20081209

水的多寡,對麵團的影響是成級數成長

現在回憶起,記得第一次做蔥油餅時,什麼都是一口氣加進去,燙麵加的熱水,成團加的冷水,就照著版上的份量直接倒進去,沒想到出來的結果還蠻像一回事的,就天真的以為就是這樣做就對了,結果後來兩次、三次,燙麵完揉麵時黏的滿手,要桿開桿不開,用蠻力桿開也是黏的滿手滿桌面,一股鳥氣上來了,就幾個禮拜都不想再做蔥油餅,然後沒有頭緒的改做起饅頭來,結果沒想到饅頭竟然大大的敲醒了我的腦袋。

相對於蔥油餅的單純手續上的繁雜,饅頭有更多的小地方要注意,各種材料間的比例,發酵的時間,麵團會不會太硬或太軟,水加的多或少...etc,如同一開始做蔥油餅一樣,第一次做饅頭,依然照著版上的食譜比例,依然幸運的又是還像一回事,但是這回沒有再臭屁的自以為是,而是狂拜GOOGLE大神及COOK版,自己慢慢的去體會出麵粉想要告訴你的話,因為不可能所有東西都照著食譜給的就永遠能夠完成,溫度的差異、食材本身條件等都會有影響,所以就要靠自己去抓住每次之間的差異。

在做了大概五、六次饅頭後,可以確定整個過程中只有一個手續我還沒能完全掌握,就是「加水」的多寡,有幾次水加的太多,出來的饅頭不夠挺也太軟沒口感,但是說加的多,其實可能只有幾C.C的差異,一開始我加水也是很豪邁的一次倒幾十C.C,結果揉完才知道麵團太軟了,這時又要加麵粉去補救,所以後來我加水都是幾C.C的加,邊揉邊感覺麵團會不會太乾,會就在加一點點,用微調的方式去揉出我要的濕度及硬度,也因為這樣後來做出來的饅頭都是既漂亮又有嚼勁。

直到前幾天,老弟說想吃蔥油餅叫我再做,話說我之前做的賣相雖不佳,但口味倒還可以,所以家人還蠻捧場的;本來已經很賭爛做蔥油餅的我,在經過饅頭的試煉後,的確也想再挑戰看看,於是就再給他撩下去了。

步驟依然,改變的只有一步,卻也是重要的一步,就是每種東西慢慢加,不論是熱水或冷水,用手指最直接的去體會麵團的改變,就是在這次的過程中,終於讓我體會到原來之前做蔥油餅就是冷水加的太猛太多,出來的麵團才會黏到深處無怨尤。

終於阿,這次的蔥油餅不但桿的超漂亮,而且也有層次,重點是煎的時候會給他蓬起來,一整個就是可以去擺攤了阿。

今天拿低粉試作了紅茶餅乾,用上了微波爐+最陽春的小烤箱,依然運氣很好的又成功了,改天多做幾次後再把食譜寫下來。